当前位置:

电子工程学院“三抓三促”着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西电电院网讯(通讯员 李恩慧)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关系千家万户。电子工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就业工作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党委统筹、多方协同、全员攻坚”为主线,着力拓宽岗位资源、加强就业引导,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不断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创新实施“三抓三促”工程,创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动能,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抓本研联动,促就业体系立体化

“机制贯通、资源融通、培养联通”为路径,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书记牵头,定期组织学工、研工队伍研判就业形势,共享就业数据,调配校企资源,统筹规划本研就业工作。同时,明确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系所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等职责,形成“学院党委主导、就业专人主抓、本研辅导员落实、班主任导师协助”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保障就业工作有序推进。学院党委将就业导向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陕西中科天地有限公司、西安协力超越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百科荣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等,本科生通过生产线实操夯实硬件装配、基础编程等技能,研究生聚焦雷达信号处理、天线微波等前沿技术攻关,形成“本科生筑牢实践根基,研究生突破技术瓶颈”的优势互补培养链。

抓校企共建,促就业资源丰富化

“行业聚焦、岗位挖潜、矩阵构建”为路径,推动就业资源供给提质扩面。聚焦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学院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鹿泉经济开发区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政府搭台—学院对接—企业参与”模式,搭建2个“区域企业人才供需库”,为地方产业发展持续输送优质人才。瞄准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学院党委书记带头赴广东、湖北、北京、天津等地深挖优质岗位资源。截至目前,学院已整合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及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岗位信息,形成覆盖智能硬件、消费电子、通信技术等方向的“岗位资源池”,为毕业生搭建起通往行业前沿的职业发展通道。

在深耕龙头企业合作的同时,学院紧扣精准匹配与专业特色,与广东曼克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肯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人才定制培养计划”,围绕“射频技术应用”等细分领域开展定向培养,本科生就业匹配度达90%以上,实现精准就业。此外,学院注重访企拓岗与引企入校相结合,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毕业班辅导员一道,带着毕业生简历访企拓岗,对接相关企业,“推销”毕业生。今年以来,学院书记院长分别带队前往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凌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家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行业沙龙、校企联合实训等多元活动,搭建零距离互动平台,助力学生深度洞悉行业动态、精准锚定职业方向,全面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抓精细服务,促就业支持个性化

“本科生技能与视野双提升、研究生专业与转化双促进、特殊群体就业有保障、基层就业有引领”为路径,实现就业支持服务提质升温。通过“就业意向周调度”机制,实时更新学生行业偏好、岗位类型及地域倾向,形成动态调整的“求职热力图”,靶向对接企业资源。针对本科生实施“技能拓展计划”,组织师生深入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搴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线,开展跟岗实训与行业调研,提前感知产业一线生态;面向研究生推出“学术转化工程”,联合中电科三十八所、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等科研院所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技术攻关与岗位需求对接。组建“校友就业服务联盟”,联合盛路通信、博畅设备等企业校友开展经验分享、内推对接,助力近20人通过校友渠道入职。此外,对特殊群体实施“暖心兜底工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党委启动“就业暖心基金”,提供求职补贴;针对深造群体,组织师生党员进行一对一指导;面向基层就业意向学生,举办“最后一次支部会”主题党日活动,邀请选调生分享基层经验,西部计划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截至目前,学院2025届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6%,研究生就业率超97%。面对关键冲刺期,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将牢牢把稳就业工作“方向盘”,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凝聚合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挖潜岗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准护航,联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构建“政校企研”协同生态,引导毕业生在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全力确保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质量收官。

责任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