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项目获评教育部优秀项目案例

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项目获评教育部优秀项目案例


(通讯员 徐茵)12月8日至9日,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的 “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我院王新怀教授团队(成员周佳社、徐茵、李亚超、刘洁怡等)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项目《基于TI智能单芯片的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开发》获评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该类别项目全国仅8项入选。

据悉,本次评选是根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为展示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学合作新模式、研究产学合作新机制、拓展产学合作新领域,进一步扩大和提升项目影响力,使项目成果惠及更大范围。全国各高校共计申报了488项,经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评审,最终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94所高校、72家企业的2018年-2020年各批次不同类别优秀项目案例124项,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项目全国仅评选了8项。我校王爽教授主持的“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课程建设”同时获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类项目优秀案例。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不断加强项目宣传,精心组织项目申报,在2018年教育部优秀项目案例评选中,周佳社、王新怀教授等 上报的“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深化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获评2018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全国仅20项)。

据了解,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新方式,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出的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以企业立项、企业资助等形式支持高校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等,支持大学生开展与企业合作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有助于发挥企业先进的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势,以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据悉,近期教育部将出台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南导引,重点支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以及“产学合作西部行”计划,也希望更多教师能参与到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卓越人才,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附:

该获奖项目案例主要成果介绍:

毫米波雷达作为新兴产业技术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TI推出的毫米波雷达芯片,具有频率高、带宽大等优点。我们采用其作为核心模块,在国内首次将其引入实验教学中,将毫米波技术与雷达相结合的实验开设为实践课程。同时中国教育也正迈向4.0时代,将AI与教育深度结合服务于本科实践教学,提高培养效果,提升学生工程素质,是当前迫切需求。一方面将课程内容中融入AI+毫米波雷达技术,另外一方面将AI技术结合实验教学各环节,向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渗透,实现智能辅助AI+HI+教育的协同配合,以校企协同、科教融合、再造新的实验内容模式与方法为指导思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不断改革与研发新的实验平台,开发创新型实验项目等,持续深入探索和实践,取得如下成果:

1.建设了毫米波雷达实验系统平台,含硬件平台、软件平台、AI助手及结构件等

构建毫米波雷达自研实验系统平台,基于TI最新型AWR1843单芯片毫米波雷达芯片,设计了毫米波雷达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等,采用AutoCAD自主设计并制作了了毫米波雷达支撑结构。软件方面,基于Matlab软件和CCS编程软件搭建了上位机软件环境。采用Xilinx ZYNQ FPGA、Cypress FX3 USB3.0控制器,设计制作了高速专用LVDS数据采集工具,并部署在国家级示范中心EII230的智慧教室。开发了AI智能助手软件辅助教学,建设了毫米波雷达实验常见问题题库,AI课前课中课后辅助,减轻了教师工作量。

毫米波雷达系统平台及AI智能助手界面


2.率先开设国际双创周-TI毫米波雷达创新与实践课程,建成线上课程及视频资源课件

在全国率先面向本科生开设TI毫米波雷达创新实践课程,首轮即有近70名同学选修该课,线上旁听人数超过百余人,采用分组形式。2020新冠疫情期间,项目负责人亲自将前期准备的77GHz毫米波雷达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分析模块通过顺丰快递寄送至全国各地家中的各组同学们。2021年国际双创周采用智慧教室研讨互动式教学授课方式。

国际双创周-TI毫米波雷达创新与实践课程


3.校企融合,探索TI企业资深工程师双师制协同授课模式

聘请TI公司资深工程师孟海燕共同主讲该课程,将企业先进理念、产业先进技术引入课程,学生经由学在西电、腾讯会议等学习交互平台,完成77G毫米波雷达原理学习,实现测距、测速、测角等基础部分功能,此外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完成发挥创新部分功能,分层次培养学生创新与动手实践能力。

与TI企业导师双师制共同授课


4.成功举办毫米波雷达综合设计创新竞赛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举办毫米波雷达综合设计创新竞赛,课程小组为单位完成发挥创新部分,需提交一个具有功能性的、在某一场景可以发挥实际效果的作品,结合AI等技术,如识别固液气态的装置、手势识别、动作识别等。学生参赛积极性高,踊跃完成,竞赛评比出一二三等奖,聘请了TI全球大学计划总监王承宁博士、谢胜祥经理和教务处副处长张宇鹏、国家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周佳社主任为获奖小组颁发了奖状及奖品。

TI大学计划总监王承宁(左1)及教务处副处长张宇鹏(右一)颁奖


5.先进产业技术激发学生灵感,创新类竞赛成绩显著

学生受益于该课程及平台,激发灵感,结合AI实现手语识别、固液辨别、非接触成像等,在全国电赛TI模拟专题赛全国二等奖2项(毫米波雷达+小车),全国电赛嵌入式专题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电赛瑞萨前沿信息专题赛全国二等奖1项,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省级金奖1项,中国计算机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国创结题优秀第一1项,国创项目4项。课程培养的同学创新动手能力强,其中王禹淙同学保送清华大学,王焕同学保送中科院大学。

受益于TI毫米波雷达平台及课程,学生双创成绩卓著


6.凝聚了一支高水平教学及竞赛教师团队

依托该课程,凝聚了周佳社、徐茵、李亚超、刘洁怡等省教学名师领军教授在内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并与TI资深工程师建立了密切联系,自研了多种毫米波雷达平台应用于教学及竞赛。

自研多种用于实践教学及竞赛的毫米波雷达平台


该项目推广及应用情况:

1.每年上百学生受益

在该项目教学改革促进下,建设“学在西电”网络MOOC课程,并构建十个创新实验及实验说明书。开设此毫米波雷达创新实践课程,聘请TI国际企业知名资深工程师,每年学生选课及旁听人数超过百余人,开课以来受益学生超过300人。因本课程涉及工程产业领域前沿热点,学生积极踊跃,在实践过程中表示受益匪浅,从课堂中学习了毫米波雷达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任务拆分能力,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聘请TI国际大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授课


2.依托此项目和课程培育的双创竞赛成绩名列前茅

依托该项目及课程,运用毫米波雷达平台及课程学习的知识,参加了大学生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等全国性竞赛及项目,并指导学生获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其中包括全国电赛TI模拟专题赛国二2项,全国电赛嵌入式专题赛国二1项,全国电赛瑞萨前沿信息专题赛国二1项,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省级金奖1项,中国计算机设计竞赛国二1项,国创结题优秀第一1项,国创项目4项,其他项目6项。多名学生受益于该课程提升能力,保送清华大学等高校。

3.成果辐射全国高校受专家和同行们认可

开发的实验平台及实验多次应邀在全国示范中心年会、TI大学计划教育者年会等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推广,包括项目负责人以毫米波雷达平台及实验建设在TI大学计划教育者年会做了主题为:“先进产业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探讨”的大会报告,引起了与会教师强烈反响。鉴于项目实践创新贡献项目,获评TI全国大学计划卓越贡献奖;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高校来参观交流。他们用“模式及环境好”、 “毫米波雷达技术与时俱进”、“竞赛成绩显著”等语言表达对项目建设效果的深刻印象。该项目经推广,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及推广价值。

受邀中国教育者年会做报告并获TI中国教育者年会卓越贡献奖

相关链接:

1.https://mp.weixin.qq.com/s/gBbQbU_1y1wQ8zldee9ZOw 重磅发布|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

2.http://www.chanxuehezuo.com/anli?xiangmuleixing=5 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责任编辑:邓鉴